北京白癜风最佳最好的治疗方法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遇仕则仕,不以求仕为嫌,遇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古今贤者,贵其真也。这是苏轼给陶渊明的评价之一,陶渊明字元亮,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陶渊明一生过得自然洒脱,他以诗酒自娱,纵浪大化,可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抱朴含真,任情自得,这位最真诚的诗人获得了最艺术化的人生。陶渊明青少年时家道中落,他较早地参加了农耕劳作,出仕之前的陶渊明已显现出了济世之志但又心怀归隐之趣,《杂诗》其五中“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便透露了其济世功业之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则体现了他深厚的田园情怀,陶渊明这一生共做了五次官,每一次都因为不满官场中的黑暗而借故辞离,在他辞去彭泽县令的官职后也彻底将自己的心交给了田园,他开创了田园诗体,自此“忧道不忧贫”。由此,陶渊明的一生可以用三个阶段来划分,青少年时期他钟爱丘山,游好六经,闲居却又不失雅致,第二个时期陶渊明因需要挣些银子维持家用便带着那份小小的济世之志进入了官场,也正是进入了之后他才发现官场之中的尔虞我诈规章无序,官场并不是他想象中可以实施自己理想与抱负的地方,于是他一次次洒脱地离开了那个不重用自己的地方。“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真正认清官场的陶渊明从未再迈进其一步,即使穷困潦倒,食不果腹,而他这句诗也是陶渊明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沉重深刻地引发了读者的深思,他为官近十三年却并不快乐,如同鸟儿失去了自由,对诗人来说他就是误入了歧途,误入了一张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人的一生不能为别人而活,陶渊明也终在隐居终老“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时期里做到了为自己而过活,在田园中的诗人找到了人生一大乐事,并将这件乐事做到了极致。归隐后的陶渊明开启了他真正的田园生活,历代诗人中不乏有隐居田园愿望的人,却没有几个能够向陶渊明一样洒脱自然地躬耕于田间,在耕种中找到别样的一番趣味,他生活拮据却从不吝惜将钱花在酒水上,“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即使是耕作一天劳累不已一杯酒水也足以释怀,生活得简单随性。陶渊明真、拙、朴的性情对他的诗作风格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诗歌处处都展现了他的真实生活,通俗易懂却独有风味,“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而陶渊明也不同其他“隐士”,他隐居于自己的家乡,弃官而不弃世,归田而不归隐,他泯除了世俗社会所加于的一切异化的、虚伪的东西,回归了“真我”,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他说过“死后何所遁,托体同山阿”,他看淡了生死,看淡了一切。陶渊明的洒脱自然,安贫乐道的“真”性情也感染着其他的诗人,沈约在《宋书·隐逸传》中提到过陶渊明“真率”的品格,萧统也十分赞赏他“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品性,苏轼对陶渊明更是敬重不已,他的每首诗几乎都被苏轼题过词,陶渊明自己也说过:“任真无所先。”(《连雨独饮》),他的那种“忘我”的境界为其他诗人所推崇却没有人能够像他一样抛弃一切世俗且乐在其中,“真”在陶渊明这里已不仅仅只是一种人格美和艺术美,他将此升华为了一种境界,纵浪大化,不喜不惧,不忧不虑,回归了最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到来,我是作品推荐小亭子,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就快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134.html